目前分類:Review|藝評影評 (18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P1720656.JPG          

自從愛上旅行,也越來越喜歡聽他人說旅行故事。

 

上週受邀到「誠品行旅(eslite hotel)」聽影像藝術家周慶輝《攝影,看見他鄉靈魂的旅行》講座,很微妙的感覺,身處由日本建築大師伊東豊雄(Toyo Ito)所設計的雅致文創空間,聽著/看著從未曾親歷、也鮮少能在書冊知悉的中國偏鄉人文故事/影像紀錄,直接單純而震懾人心!視覺與生命體驗的高反差,透過短短90分鐘,腦海中也對這些陌生地域,開啟更多想像與瞭解渴望。


「現實世界的複雜程度,其實遠遠超出許多理想主義者的想像。」講座投影片靜靜顯示這行字,我默默記下。

世界各角落,有太多我們所不知道的生活/行業,還在遙遠的某地發生,但也抵不過時代巨輪,正慢慢消逝。周慶輝渴望把這些變遷記錄下來,開始與時間賽跑,不計一切投入,不知不覺,他從一名新聞攝影記者,成為影像藝術工作者。


「事實總是啟蒙著故事。」周慶輝以報導(新聞)攝影著名,現在他更用相機說故事,因為他發現,「故事」最能走入人的心裡,讓人記住、明白,進而發揮影響力。


有一段故事非常令我著迷。中國藏區印經工人以純手工印製經書,很久很久才能完成一頁經文,並且為了防止書頁被蟲蛀蝕,一開始便使用有毒的植物造紙,十分有智慧。「當我們還沒進入寺院,遠遠便聽到非常奇怪的聲音,走近才知道,那是一群印經工人們所發出的呼吸聲,他們費力運用全身操作著傳統印刻模板,身體動作一致,彷彿一種儀式,神秘而虔誠。」


為了拍攝西南滇緬邊界靠馬隊運送物資的「馬幫」,周慶輝一路隨行,卻因天候誤判被困滯山中七天七夜,他眼睜睜看著那些為了攀爬險峻山崖的馬匹,稍不留意,變成亡魂。在講座現場,我看到天氣恢復後,所有馬隊縱貫前行的壯觀黑白照片。「以後不會再有這樣的景象了!」周慶輝略帶感慨說。


周慶輝花了不少時間,分享城鄉孩童因環境迥異而產生的行為思考大不同。比方他在中國甘肅偏遠小村「黃羊村」,請當地孩子畫下心目中的電腦形象,孩童們勾勒出雞鴨羊土豆等動植物形狀,因為那就是他們生活觸目可及的一部分。其中一名孩子,畫出可以裝水也可以行走的電腦,探究原因,原來當地取水大不易,若電腦也能走路,幫忙提水,這對當地人可是大大有幫助!他也分享數張照片,稚幼的孩童舉止,總出現老人的行為。周慶輝解釋:「因為這些村落,中壯年人口流失,村子裡往往只剩老人與孩童,孩子唯一模仿的對象只有老人,難怪常出現這樣超齡的姿態。」藝術,一點也不遙遠,都是從生活中發生發想,淬煉成作品。

文章標籤

潘月琪(Mia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

(中央社訊息服務20100717 10:05:27)

7/15(四)於舞工廠舉辦的【踢踏X音樂人之夜】,邀請音樂人來「聽」踢踏舞。首次聚集知名音樂人深白色、環宇廣播電台主持人月琪、假文藝青年俱樂部樂團主唱查拉、史派西樂團主唱辣子、與劇場音樂人陳建騏合作多次的王小苗及多位喜歡音樂/表演藝術的文字評論者,近距離觀賞美式踢踏舞與音樂搭配的精彩呈現,並與舞者作Q&A的現場互動。

舞工廠團長郝嘉隆提到:踢踏是屬於Live的場域,也是【看得見的節奏】,舞者們用自己的舞鞋當樂器,將累積在身體裡的情緒濃縮於舞台的那一刻。因此,觀賞踢踏舞的極境就是閉上眼睛傾聽而張開眼睛之後,觀眾還能看見舞者迸發的激昂飛散在奔動的腳上。音樂與舞蹈的呈現相互彰顯,也是聽覺與視覺的雙重體驗。

美式踢踏舞強調舞者的個人魅力,不論是女舞者的優雅還是男舞者的肌力展現,都有其獨一無二的風味。節奏就是美式踢踏舞的語言,只要你有感覺有情緒,動動雙腳就可創造屬於自己的音樂世界。

舞工廠將於2010/8/20- 2010/8/29 於華山藝文中心盛大舉辦第六屆台北踢踏節,七、八月還有多場精彩演出,陸續在地下社會、海邊的卡夫卡、貳拾陸巷somebody cafeSappho等音樂場域演出,都可以看到踢踏X搖滾樂X電子科技的實驗色彩。有興趣的民眾歡迎至台北踢踏節網站http://www.taipeitap.com.tw/ 一窺究竟。

註:813日 晚間20:30舞工廠即將在Somebody Cafe加開一場別開生面的《非愛爾蘭踢踏舞之夜》,想感受一下踢踏舞者飛快腳步近在咫尺的震撼演出,可別錯過了!相關活動訊息可加入《舞工廠》及《Somebody Cafe》粉絲團。

 

 

潘月琪(Mia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接到0715踢踏X音樂人之夜」的邀約,我幻想這將是個聲光交錯、有美食有帥哥、有一群人穿著時髦華服交頭接耳、還有精彩表演可看的熱閙趴踢夜晚。

 

啊!好久沒享受這一切了。我邀請好友Goya同行,踏入熟悉的捷運車廂,停靠在不甚熟悉的明德站。

 

出站約莫走10分鐘,見一棟尋常大樓,迎接我的是因噗浪(Plurk)結識的噗友蓀慧,我們在網路上聊起欣賞的藝文事物常常很相似,漸漸才知道她同時是台灣推廣美式踢踏舞第一把交椅的「舞工廠舞團」成員。

 

推開門,眼前出現的是一處明亮空間,幾排專業的踢踏舞鞋展示於牆架上,一整排小點心看起來很可口,幾位陌生賓客(既然是「音樂人之夜」,想必他們就是耳力高強的音樂人了。)背靠白色椅上,從他們的神情不難想像,似乎大家也不太了解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魔法。

 

(左起好友Goya、我、蓀慧,前排點心只來得及吃一口,就被帶進舞蹈教室看表演了)

 

將我們一群人聚集於此時此刻的,是「舞工廠舞團」團長郝嘉隆,他和高挑美麗的主要舞者悅佳不久前才上過我節目接受專訪,當時他們拖了一箱“木板”(專業的舞蹈地板),隨意鋪在咱們錄音室內,就這麼節奏轟隆隆地、爽脆地示範起來。無論我出什麼怪招:「請跳出剛失戀分手的心情」,「請跳出笑中帶淚的節奏」,悅佳一一接招,輕盈但有力的腳步,讓我印象深刻。

 

雖然跟想像不一樣,並沒有香檳美酒衣鬢交錯,取而代之的是,團長細心講解美式踢踏舞的起源、發展,以及五位女舞者帶來精彩的示範表演。我放鬆享受這一切,人生嘛!哪能所有事都照你腦海的劇本上演,那也不太有趣呢!

 

潘月琪(Mia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 

今年一路從3月份忙到現在,預計還要持續忙到年底,忙到入圍98年度廣播金鐘獎「藝術文化節目主持人獎」也還沒跟大家分享;忙到通過2009教育部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考試,也只在錄音室跟同事尖叫歡呼幾聲,就繼續主持節目。(話說,我曾拿考古題給身為語言學博士的大學同學作答,他坦承沒幾題答得出來。加上考試當天,本人緊張到大失常,因此,能考上證照,簡直比入圍金鐘還令我驚訝!)

 

學姐Jmsn上說:「好像從來沒看你不忙過。」生活其實是有些空檔,只是當有空的時候,可能又換成其它朋友忙碌中,這也算是一種「摩擦性失之交臂」吧?(從「摩擦性失業」一詞延伸而來)

 

昨晚抽空看了2009女性影展《出走摩洛哥(Dunya & Desie)》特映會,冠上「女性影展」字眼,不免擔心導演討論的女性議題及表現手法過於沉重,但這部曾經榮獲2008塞拉耶佛影展最佳觀眾票選、2008柏林影展、2008卡羅維瓦利影展好口碑的荷蘭電影,以一種流暢的述事方式,談到兩個姐妹淘Dunya & Desie,為了尋求自我身份認同,闖蕩陌生又浪漫的北非國度,逐漸體會生命的美好與無價,看完有種「女生向前走」、很溫暖勵志的fu。畫面中飽滿的異國情調非常吸睛,是一部大眾接受度會很高的電影,秋高氣爽的十月,不妨約妳的好姐妹一同前往欣賞。

 

【出走摩洛哥】相關連結:http://wmwff2009.pixnet.net/blog/post/448522

放映時間10.17 () 16:20pm10.25 () 14:00pm

放映地點:西門町新光影城

 

【劇情簡介】

本片可謂荷蘭青春版的《末路狂花》。行為保守的黑髮俏妞頓雅,與舉止開放的金髮辣妹黛西,南轅北轍的兩人卻是情同姐妹的知己。頓雅須和家人前往摩洛哥與表哥相親的同時,黛西卻未婚懷孕,男友因此急忙甩掉她。在自我認同將毀滅之前,黛西決定尾隨頓雅,前往摩洛哥尋找從未謀面的生父。兩個年輕女子互相扶持,在陌生又浪漫的北非國度闖蕩,逐漸體會生命的美好與無價,並秉持著「女生向前走」的堅持:上路後,便不再感到寂寞害怕。

◎本文亦出現在「2009女性影展」官方部落格:http://wmwff2009.pixnet.net/blog/post/1072362 

潘月琪(Mia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日子像家門前的小水池,看似平靜無波,裡面也衍生不少驚喜。五月開始,月琪接下環宇電台(FM96.7週一到週五早上8點到10的主持棒,堂堂邁向「晨型人」之路,每天早上6點半起床(有時5點半就跟太陽一起醒了),過著非常規律的生活。但晚上還是無法提早就寢,非常替越來越下垂的眼角擔心。

 

一週七天,兩家電台共三個廣播節目佔去一半的生活,剩下一半,部份挪來進修華語師資班,不知不覺也快接近課程尾聲,總時數126小時。書沒少讀,表演沒少看,問候爸媽的電話沒少打,朋友聊天msn少了些,連續忙了個把月,有時快爆肝,有時眼睛快爆漿,沒照顧好這個藝文小酒館,要向忠實讀者說聲抱歉。(應該有這樣的網友吧?請出列。

 

六月初抽了個空,受邀觀賞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挪威電影《霍頓的鐵道人生》,霍頓是一名火車駕駛員,工作了四十年,老叼根煙斗,不喜歡與人相處,日子有點平淡無趣,終於到了退休的日子,他的奇幻經歷竟從他即將退休的那一天展開。

 

影片一開始,靜謐的北歐冬日風光,列車緩緩行駛雪地,一如人生漫漫長河,看似不變,時而透出溫暖繽紛的色彩,馬上安頓夏日酷熱的心情。全片覆裹著沉靜斂雅的奶霜,流洩幽默奇趣的糖蜜,出奇不意引人發笑,同時也忍不住私竊幻想自己的晚年風景。

 

這部片619開始上映,覺得日子有點悶,想來點變化的朋友,很值得去看看,電影原聲帶也很有味道。

 

 

◎預告片:http://cineplex.pixnet.net/album/photo/113975087

 

潘月琪(Mia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(誠品信義店《膚色的時光》舞台劇海報背板,有多位名人簽名,陸續增加中)

 

延續上篇文章,月琪最近逢人就推薦的好戲──2009誠品春季舞台《膚色的時光》舞台劇。表演中場休息,隨手拍了幾張背板海報做紀念,總算記得PO上來。

 

 

 

這兩天,把沙妹劇團《膚色的時光》和雲門舞集2春鬥》節目冊拿出來細細研究,前者從外觀設計到內文編排,處處可見巧思驚喜,看了幾遍還是覺得挺有意思的;而後者,美麗的舞蹈劇照無庸置疑地賞心悅目,其中舞者們和幕後人員的感性分享,令我又再次紅了眼眶。

 

*

2006年,曼菲和柱子的離開,我學會強作鎮定,讓淚水流在幕後。不停地學習,是我在雲門的日子;能繼續地學習,是我甘願在雲門的未來。

 

~雲門2舞團經理廖詠葳

潘月琪(Mia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護士A正饒富興味不斷輕拍我的腳背,向旁邊的護士B說道:「好像這邊的血管比較多呢!」我慢慢睜開眼,虛弱哀求說道:「不要了吧!剛剛不是被抽三次血了嗎?」

 

這是自找的。很久以前,我就很想做一次全身健檢,很仔細的那種。我想知道,每天悉心保養的那層皮膚底下,鮮紅的血液仍在管壁輕快跳著舞嗎?器官是否完好在運作著?還是瞞著我,早就有敗壞的傾向?身體是否能健康支撐我迎接八十歲的陽光?遇到讓我心臟從每分鐘55下跳到130下的男人。

 

才抽第一次血,我立刻感到呼吸困難,眼前一片黑,如同被吸血鬼飲去生命之泉,陷入短暫昏迷。不久後,我從病床上醒來,左右手各被抽了兩次血,才集滿足夠的送驗劑量。

 

身體可以用儀器測出好壞,那靈魂呢?與人與人的親疏關係呢?自小長大的好友呢?同事呢?剛才邂逅的陌生人呢?

 

 

人體以無懈可擊的精細狀態,發展出左右半腦的理性與感性,協調的肢體,視網膜網住眼前的世界,那呢?

 

為了追尋更多隱微複雜的答案,於是,詭譎多變的春末,誠品春季舞臺上演一齣愛情懸疑推理音樂劇場──由《士比亞的劇團》所演出【膚色的時光】。

 

潘月琪(Mia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0) 人氣()

 

很喜歡一本書,只要談到旅遊文學,我一定會提到它,愛麗絲.史坦貝克《沒有預約的旅程》,最近在書店發現它換了新封面,質感頗清爽。記得初次自己出國,需要很大很大的勇氣,焦慮恐慌症全上身,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心理建設,至今,只要展開長途旅程,我都會拿出來重看一遍。

 

旅行,埋伏了無法預料的可能性,走過的一街一景,邂逅的一人一物,都將驚喜放大無數倍。然而熟悉的地方,尋常生活也常在計劃安排之外,偶有驚喜奇趣。

 

比方,下午才被《安迪沃荷巡迴展》上百幅普普教父的畫作包圍,晚上隨時投入觀賞《為愛朗讀》相距20歲的禁忌戀情,感慨多少遺憾在高度自尊矜持中,蹉跎了光陰,卻又因為愛,開啟文盲女子的閱讀新視界。

 

中間原本打算到「明星咖啡廳」小坐,嘗一口俄羅斯軟糖的復古滋味,結果一個決策大轉彎,決定走到武昌街二段89號,欣賞水瓶鯨魚概念創作展(註:水瓶鯨魚是一個人,一個長髮都會女子,一個充滿創意的圖文創作才女。)

 

 

它是城市一隅,是勾動心事和記憶的異次元空間,掀起我的綺想,遙想,伸出五感的天線,盡情接收。我馬上忘記人聲擾攘又粗糙的安迪沃荷展場佈置,還有瑪麗蓮夢露、麗莎明妮莉等名人臉龐。純靜的世界吸引住我,平常在書頁靜靜出現的句子,插畫,此時被放大印在牆上,化成動態影片,搭配極有氣氛的音樂,脫離紙本書籍的文字,竟如此有生命力。

潘月琪(Mia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

 

「海水正藍,像我們的心一樣~」

 

紅極一時的少女團體《紅唇族》主打歌在國中死黨May或蕾蕾家客廳響起,我們「三姐妹」興沖沖排練著自創的新舞步與隊形,偶爾放學約在老地方(我家巷口的郵筒旁),結束後再一起去吃碗冰或甜不辣。那是我天真又無憂的國中時代。

 

「我們互換好不好?」

 

我們這一班,超過半數是樂儀隊成員,玉鈴跟我演奏法國號,最喜歡跟高大直爽的婉婷交換儀隊的木製練習槍玩耍,一不小心,空拋失手,打到大姆指,痛死了!為了大學聯考,我們一起晚自習,晚餐狂吃到撐,踢毽子打羽球健身。那是我有點壓力卻很喜歡的高中歲月。

 

「我跟他會有未來嗎?」

 

Margaret與我,緊挨著擁有女巫天賦的Kelly,煞有介事將寢室關剩一盞小燈,在昏暗燈光下,聽她用塔羅牌分析我們心儀的男生,究竟喜不喜歡我們。每次社團結束,三個女生相約宵夜,瘋瘋巔巔穿越馬路,再笑笑鬧鬧回到尚有門禁的女生宿舍,嘰嘰喳喳討論社團哪個男生不錯,哪個人的舞姿真奇怪,聊到談話聲漸小,彼此沉沉睡去。那是我瘋狂又快樂精彩的大學時光。

 

潘月琪(Mia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

 (在巴黎杜樂麗花園走著,突然出現這麼一個裸女雕像,配合周圍的花海,頗有美女出浴的視覺感受)

 

藝人明星在聲勢下滑之際,常會想辦法「減少身上的布料」來製造話題,挽回頹勢。在電影中,演員的床戲往往是宣傳賣點。難道,月琪也得用這招,來炒熱部落格人氣嗎?這樣應該會有反效果吧?不過,我確實很好奇,如果在文章標題斗大打上「裸體」、「上空」、「18」、「一刀未剪」等字樣,大家會不會覺得藝文更有看頭了呢?(等這篇文章貼出來,就可以知道點閱率有沒有飆高了)

 

話說回來,表演者在舞台上要露多少?有沒有必要露?能不能被稱之為「藝術」,向來是公婆吵翻天!當民風保守的台灣觀眾,看到台上出現「異象」,反應又是如何?月琪就來分享幾齣曾經看過、有裸露鏡頭的表演,還有替現場觀眾剖析內心獨白。

(看表演的時候,如果出現裸露畫面,請勇敢面對,不要像這位掩面而行的裸體老兄喔!地點|巴黎杜樂麗花園)

 

前衛的溜鳥俠-《騷紅Blush

2003年,比利時終極現代舞團Ultima Vez來台演出《騷紅Blush》,這個舞團向來以大膽前衛著稱,編舞者為了表現人類面對恐懼、愛情、生理自然而然會出現的種種反應,如臉紅心跳、尷尬甚至是顫抖。所以一開始,有舞者在台上激烈的「炒飯」動作,赤裸裸的強烈情感,給我這個第一次接觸歐洲現代舞團十足的震憾教育!有趣的是,全場觀眾不自然地憋氣,吞口水,鴉雀無聲,呈現一種詭異的靜默。演出中場,一位男表演者當場褪下衣衫,一絲不掛漫走在舞台,成為名符其實的「溜鳥俠」。但你絲毫豪不會覺得情色,只是覺得他就是一個BODY,觀眾的反應似乎成了編舞者最佳實驗結果,十足呼應其舞作名稱。

 

※     觀眾O.S…..驚嚇到說不出話來!

     小酒館頒獎典禮:視覺震憾獎!

 

潘月琪(Mia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6) 人氣()

 

天空多麼藍,海洋多麼藍,這世界應該改變,卻什麼都沒發生。 

月光灑落地,太陽帶來顏色,而今天已經開始,我卻停留在昨天。 

  

出自黃建為《Come to me》專輯〈明天的事〉

 

很久沒有聽一張專輯,邊聽著,細讀裡面的文字,想像自己是一艘小船,悠悠晃晃,沉浸天地之間,駛回心靈的原鄉

 

我們都一樣,長大之後,心情經常時晴時雨,擔心未來,徬徨現在,想念過去,當身邊的人事物不再單純,面對許多人生的狀況,無力改變,我們常會懷疑,還能為這世界做些什麼?畢竟,我們連自己都搞不太定。

 

即便如此,還是會跟三五好友天真聊著夢想,即便打開電視,股市一片慘綠,還是嚮往遠方那一片芳草茵茵、美好的綠。

 

當查覺自己跳脫了快樂的鮮黃色,憂鬱的藍逐漸襲來,我會把自己放置在一個時空,轉換一下心情,比方,去聽一場音樂會,能有好友相伴,更好。

 

週日下午,到學學文創「植樂空間」,欣賞建為給我愛的鼓勵】演唱會,早先聽過他的新專輯《Come to me》,初步感想還是比較喜歡第一張《Over the Way》,事後回想,不禁失笑,我竟也不免像許多歌迷一樣,有點小小抗拒喜歡的歌手的改變。

潘月琪(Mia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
漫步在林間,你希望與誰不期而遇?是那種一旦四目相望,就再也忘不了彼此的悸動。你會朝思暮想,等待對方出現的時間如此漫長,但你還是耐心守候,期盼他能多靠近你一步。漸漸地,你渴望撫摸他,感受他的溫度。最後,你希望得到他全然的信任,而你早已付出你的。

 

我知道妳/你想遇見梁朝偉或林志玲,但梁朝偉已為人夫,跟他相遇可能會拍成《獵殺紅色十月》(因為全世界的女人都想追殺你);而大美女林志玲在某廣告宣稱:「我愛上他了」,這個「他」指的是馬桶,我想男士們一定也不希望變成馬桶吧?

 

由此可知,角色何其重要。遇見對的人,就是一篇動人的故事,遇見不對的人,只會是一場災難。《狐狸與我The Fox and the Child》當然是前者,光是看到預告片,舒服悠揚的樂音響起,滿臉雀斑的小女孩和有著一雙靈透眼睛的狐狸在森林裡相遇,童稚的法文軟語,背景一片翠綠,有好多畫面可供想像。我與一起去過巴黎、一起學過法文的Sasha相視而笑,交頭低語說:「好想看這部電影啊!」

 

一般人很難在現實生活巧遇一隻狐狸,但曾經拍過《企鵝寶貝(March of the Penguins)》的導演呂克賈奎(Luc Jacquet真的遇過!他念念不忘童年那稍現即逝的身影,長大之後,以世界名著《小王子》其中一節篇章,小王子與狐狸相遇做為基底,拍出這齣清新自然的《狐狸與我》。只是主角換成了小女孩,而劇中的狐狸,則是一隻生了一窩小狐狸的狐狸媽媽。

 

童話故事和卡通影片常把狐狸設定為奸詐狡猾的壞心眼,在本片中,小女孩第一眼見到狐狸,則被這美麗的動物深深吸引。因為不想錯過狐狸的蹤跡,她付出無比耐心,在洞口等待,在樹上等待;因為心中有一隻狐狸,她有了追尋的勇氣,吸一口氣奮力跳過險峻的岩石堆,底下是連大人都望而卻步、湍急奔流的溪壑。為了保護狐狸,她和一群惡狼對抗,在黑暗的森林獨自過夜。為了所愛,小女孩的軀殼之下,釋放出堅軔的生命力。

 

(女主角雀斑很多,但真的很可愛)

 

潘月琪(Mia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

果陀的二十週年大戲《針鋒對決》改編自莎翁名劇《奧賽羅Othello》,兩位硬底子演員(金士傑+李立群)同台飆戲,風聲一出,劇場愛好者無不趨之若鶩!套句金士傑的說法:「身為演員,一輩子要演一次莎士比亞的劇;做為觀眾,一生要看一次莎士比亞的戲。」我自然也抱著極大的期待前往觀賞。

 

壞人做到底,說謊不眨眼-伊阿茍

原著雖叫《奧賽羅》,我認為反派角色伊阿茍金士傑飾演)才是真正男一號。金士傑將陰沉城府深、存心挑撥的壞蛋掌旗官,詮釋得入木三分,聲音表情及演技層次清清楚楚,加上他本人削瘦的形象,好似腦子一天在盤算計謀,若胖個20公斤,恐怕就沒那麼有說服力了。

 

地獄和黑夜所孕育出一個孩子,他名字叫做罪惡,將要誕生在宇宙的光明中……

~伊阿茍

 

聽過一句話,只要上了舞台,就要維持表演的狀態。特別觀察金士傑,就連謝幕時刻,臉上依然是伊阿茍的神情,似笑非笑,「劇場大師」、「渾身是戲」的美譽實非浪得虛名。

 

讓人一掬同情淚的摩爾族將軍-奧賽羅

李立群當然也是劇場大腕,尤其剛拜讀完他以數十年演戲心得寫下的《演員的庫藏記憶:李立群的人生風景》,那非要有深厚人生內涵才能一筆而就。但請恕我直言,聽聞李立群近來身體微恙,舞台的氣勢稍感虛了點,不夠像是征戰沙場的威武將軍,肢體動作比較用力,略有「匠氣」。(不好意思,冒犯了)

 

金士傑站上舞台,讓人相信他就是伊阿茍本人,李立群詮釋奧賽羅,比較容易意識到他正在“演一齣戲”。若不硬把兩位大師擺在天平兩端,李立群的精湛演技當然也非普通演員所能達及,正直老實的將軍形象,頗得人好感;被小人矇蔽、最後痛失愛妻的奧賽羅,也讓人一掬同情之淚。

潘月琪(Mia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0) 人氣()

鬼太鼓ZAONDEKOZA)》、《和太鼓Wadaiko)》和《優人神鼓U-Theatre)》究竟有何差別?好像大家都是懵懵懂懂買票進了戲院,腦子轟隆隆出了劇場。其實,人生一輩子糊塗也不錯,不甘糊塗的人自然會查個水落石出,只是勞累了點。

 

先說「和太鼓」並不是團名,而是日本膜鳴樂器的通稱。「太鼓(Taik)」原始意義就是「大鼓」,切取樹幹中心刨空做為鼓身(ex.櫸木),前後繃上動物皮革,用鐵環或大頭釘及麻繩固定,有的重達幾百公斤,也有體積小巧的形狀。

 

幾十年來,日本發展出形形色色的太鼓團體,1969年成立的《鬼太鼓座》是其中之一,他們常被簡稱為《鬼太鼓》,也是唯一堅持穿丁字褲(不是為了捕飛魚)上場的日本「國寶級」太鼓表演團體。

 

而這兩年大家口中常提的「和太鼓」,多半是指1993年成軍於日本愛知縣的《TAO》,由於演出形式活潑,雖然只來台灣兩次,已經迅速累積不少粉絲,成功扭轉「傳統表演一定很沉悶」的刻板印象。其中某位團員紮起馬尾,低頭擊鼓的模樣,頗像「猛男版+增高版」的木村拓哉,讓我那位已經快嫁為人妻的好友R小姐,看著看著,兩隻眼睛忍不住彎成愛心形狀,脫而口出:「再等一下,露點的鏡頭就快來囉!」這種令人害羞的話。(打太鼓需耗費極大體力,通常演出下半場男團員便會脫去上衣,只剩下背心或打赤膊,各位女士請勿想入非非)

 

優人神鼓》則是正港的台灣表演團體,1988年創立於台北近郊的老泉山,以禪意見長,靜坐和中國武術是其表演特色。「優」在古代是「表演者」之意,從早期創團叫《優劇場》,最後定名為《優人神鼓》,「優」這個優美的文字始終保留著。

 

以上三個太鼓團體都是藉由鼓聲,傳達最原始的生命感動;用靜坐行腳,修行體魄心性。說實在話,人生若沒經歷一些事,心情不夠沉澱,不太能夠體會箇中之美,很容易伴隨規律的鼓聲沉沉睡去,睡到一半,還嫌人家鼓聲太吵。

 

好表演當然值得欣賞,無奈許多家長為了培養小孩的氣質,任何表演都採取「全家總動員」,但年紀太小的孩子一旦坐不住,猛踢前排觀眾的椅子,還大聲說:「台上的人為什麼要露屁股?好惡心喔!我們趕快回家啦!」(此乃本人看《鬼太鼓座》演出的親身經歷)嚴重干擾真心想看表演的觀眾,又不好意思回頭上演「後母瞪小孩」的戲碼,所以麻煩家長審慎評估一下,免得「爽到你們,甘苦到別人。」(蔡秋鳳這首〈爽到你,甘苦到我〉歌名用在許多地方都很貼切!)

潘月琪(Mia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0) 人氣()

 

「妳其實是個不太主流的人ㄝ!」忘記是誰曾經這樣形容我。

我承認,我應該算是蠻奇怪的人吧?在媒體討生活,卻不諳逢迎拍馬自我推薦追逐流行之道,所以至今仍是個資深但不紅的廣播主持人。自詡文化人,卻講不出冠冕堂皇大張旗鼓復興文化的大道理。嚷嚷要出書,卻落得一直幫朋友寫書序的狀態。欣賞展覽或逛街,總被主要商品以外「不相干的擺飾」所吸引。

於是,當大家懷著朝聖的心,早早排著隊,魚貫進入中興大學惠蓀堂準備聆聽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「夢想的追尋」講座,我還輕鬆流漣東海夜市,吃著我魂縈夢繫的芋圓仙草凍,順便買了六盒雞爪凍。

 

(東海夜市知名的仙草凍名店-「豆子」)


(我最愛的台中美食,芋圓仙草凍,一碗35塊)

晚上七點鐘半,四千名觀眾紛紛就定位,每人拿出一支筆,一本記事本,偶爾穿插幾位觀眾拿出相機猛拍舞台上的巨大幻燈片,以及相形之下變得很小的安藤大師。

有鑑於上回聽伊東豐雄演講只帶了空空的腦袋,回到家什麼也記不得,這次特地準備了小本子,打算記錄一些精彩內容。沒料到,安藤先生竟是個冷面笑匠,在認真介紹一個又一個代表作品之間,穿插不少幕後花絮,惹得台下頻頻發笑,結果我振筆記下的,全變成好玩的小故事。人生啊~總不依照你想像中前進啊!(或者我天生其實是個搞笑派,卻硬是希望成為文藝女知青?)

接下來,月琪要把這次聽講最快樂的精華,與各位分享,至於專業的知識部份,請參考藍麗娟跟著安藤忠雄看建築》或其它相關專業書籍。

 

*講座花絮Part1:屋主生小孩,關建築師什麼事?

潘月琪(Mia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4) 人氣()


又收到一位朋友辭職去旅行的消息,夏末秋初的爽颯天氣,也是讓人想背起行囊浪跡天涯呢!

從巴黎回來快滿三個月,流血的荷包還沒恢復,不宜馬上出國,只好透過MSN和Skype,跟目前散居在五湖四海的朋友們(巴黎、紐約、馬德里、德國),展開「哈拉無國界」的隨意對話。

不能出國,在台灣還是可以透過各種方式,「借」一段別人的人生,幻想旅行的趣味。於是,我約了一位即將東行取經的朋友,一起看林奕華導演的舞台劇【西遊記】。

一聽名稱就有那個味道,香港導演林奕華把中國四大奇書之一《西遊記》,改編成「一步一驚奇,尋找范特西」,從旅行看人生與人性的現代舞台劇。去年底,他改編中國經典名著【水滸傳】,令我印象很深刻,不但視覺效果豐富多變,大玩影像遊戲,演員大飆精彩獨白,也第一次發現原來王耀慶那麼會演戲,好演員還是需要適合的舞台和好導演才能發光發亮哪!(欲知我對這部戲的感想,請按→這裡

空中連線,專訪林奕華

很幸運今年訪問到林奕華本人,大導演很忙碌,每週必須台北香港兩地跑,來台灣密集排練【西遊記(What is Fantasy)】,香港還有電視劇要拍,以致原訂的專訪時間「史無前例」改了五次,最後選在某日上午11點,由我call-out到他下榻的飯店。

鈴鈴鈴~電話接通了,一名陌生男子低聲說:「導演排戲到早上六點,還在睡覺。」我向來不忍心來賓太勞累,但考慮再不專訪,也就來不及幫它們做宣傳了,正猶豫該怎麼處理,導演已經接過話筒,聲音沙啞向我問好,認真解釋之前為了哪些工作,專訪一改再改,實在很抱歉。當下覺得自己像個狠心的後母,把可憐的灰姑娘七早八早挖起來,還要他打掃完屋子才准吃飯。之前耳聞林導以「人超好」著稱,果然名不虛傳。原本想體恤他辛勞,專訪25分鐘就好,結果話匣子越聊越開(他的嗓子也越來越開),錄音結束也快中午12點了。

他暢談演員們拍這部戲,不斷的蛻變與勇敢,他分析「旅行」和「旅遊」的差異,他談大家眼中帥氣偶像的張孝全,其實非常有想法,是個質感很好的演員,所以這次安排他演低調寡言的「沙悟淨」(內斂比狂放更難詮釋),其它演員有些是去年【水滸傳】和【包法利夫人們】的老班底,也加入幾位新秀。訪談完畢,「林導,你要不要再去補個眠?」「沒關係,我等一下要開會了。」天哪!我剝奪了導演寶貴的睡眠,最後他還跟我道謝,謝謝我叫他起床。再次驗證我多年訪談人物的心得,「越有內涵的人,待人處事越謙和啊!」我能回報的,就是好好去看他的戲,然後遵守承諾,寫一篇心得報告給他。(林導,我有交功課喔!)

我喜歡週五晚上看表演,唯一的缺點是工作常拖到最後一刻才趕完,到現場總是氣喘噓噓,安靜的劇院還聽得到飢腸轆轆的聲音。這次提早把錄音工作結束,總算可以悠閒跟朋友吃頓飯。我繫上從巴黎買回來的桃紅圍巾,幻想自己是優雅的名媛,不過,卻把盤子裡包了蓬鬆生菜和起司的三明治,吃得像原子彈剛轟炸完廣島,唉~本人邁向「氣質美女」之路,依舊是長路迢迢啊!

國家戲劇院舞台巧妙佈置成一個大機場,斗大的藍色「出境」字樣,印在白牆上,前面停了一架幾可亂真的飛機(只有前半段機身),乘客在舞台上走動,右側方是機場服務台,以為戲還沒開演,其實已經開始了。熟悉的機場廣播聲傳來,浮燥的心漸漸靜下來。

這些乘客,其實是眾妖魔變成的,機場也是虛幻的,航空公司取名為「白馬」,令人莞爾一笑。《西遊記》原著小說的劇情,各位應該略知一二,唐三藏赴西天取經(就是古代天竺,如今的印度),為了保護他的安全,所以天庭派了三名弟子隨行,分別是齊天大聖孫悟空、好吃懶做的豬八戒,以及老實認份的沙悟淨。沿路上危機四伏,妖魔鬼怪都想吃唐三藏的肉,好讓自己道行更深,長生不老。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,終於完成任務。閱讀此書,我才小學六年級,把老爸整櫃泛黃的古書當做消遣,當時不懂奧義,只覺得孫悟空大鬧天宮很熱鬧,盤絲洞的蜘蛛精很妖嬌,豬八戒很欠揍,還有那幾百年才能長一顆的人形仙果,好像很好吃。

本戲分為四幕,串場人是資深舞台劇演員李建常,他以《西遊記》作者吳承恩的身份,在每一幕開始之前,透過如同機艙裡的電視螢幕,講一段話(也可以說“搞一段笑”),帶出接下來要傳達的主戲精神,是個很有趣的串場表現方式。

各位旅客,繫好你/妳的安全帶,這趟尋找自己的范特西旅行,就要起程。

第一幕【人人都愛豬八戒】

潘月琪(Mia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

上週六跟姐妹淘相約台北光點電影院附近的「愛巧克」喝下午茶,一間以美味巧克力飲品著稱的溫馨小店。我們四個「30熟女」,從女孩時期就認識了,好友Fang婚後生活平靜,明年還打算懷第二胎,生個豬寶寶;任教大學的Renee即將跟隨另一半到法國展開新生活,近日忙著應付年少無知的學生、抝口難學的法文,還有尋覓可以抵擋當地嚴冬的超暖羽絨被;男人緣極好的Julia仍在情海浮載浮沉,她分享近日去奧修中心進行「光灸」療程,看來選擇太多也不能保證幸福。回想上次聚會正是去年聖誕節前夕,轉眼間又快過了一年。好不容易見了面,大夥兒隨性閒聊,三小時後,又各自做鳥獸散,奮鬥自己的生活,面對自己的人生課題。

姐妹淘之中,我與Renee特別親近。大學四年同寢室同社團,我第一次出國,就是去美國找她;畢了業,人生際遇兜了一圈,又在同縣市工作。平日,我拉著她學舞看表演,她哄拐我學法文做瑜伽(任何人都抗拒不了從她三寸不爛之舌吐出的魔音召喚),每回上課,我都非常認命騎著我的「小黑」,當她的司機,如同「哈比人載著哈士奇」,穿梭車陣,有點辛苦,但我很enjoy這些點滴相聚的時光。

姐妹們聚會前一晚我邀Renee欣賞「創作社」劇團的新戲「不三不四到台灣」。Renee對我真放心,根本搞不清楚內容是演啥,就一口答應了。非常湊巧,這齣舞台劇的主角,正是一對相識多年的好朋友-文芳與Sandy。故事情節鋪陳與妮可基嫚主演的電影「神鬼第六感」有點相似,討論的是人在面對「死亡」的心情轉折,剛開始恐懼不安,想極力找出解答,對人世的依戀放不下,而且都有令人驚訝的結局!創作社的戲劇向來有大量「喜劇」對白和肢體動作,沖淡了我對死亡的感傷與懼怕。

劇中文芳是一位永遠在講電話、忙碌如陀螺、面臨中年危機的台灣媒體人,主持節目,也開放call-in。飾演這角色的資深演員徐堰玲非常厲害,開場將近10分鐘,她假裝與不同對象講電話,隨著不同的說話對象,聲調表情也隨之變換。在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如此狹小的空間,一點點表情的不自然,都會讓觀眾覺得「他們在演戲」,而無法融入劇情。話說回來,在她不斷講電話的同時,得知久居國外14年的好友Sandy罹患乳癌過世,而據朋友說,人在死後八小時內還保有聽力,因此,朋友建議文芳透過電話,跟死去的Sandy說些話,進行告別。

平常口若懸河的文芳,面對話筒那頭氣息已冷的摯友,反而不知該說些什麼,言不由衷說了一堆廢話,回頭一看,穿著一身「PRADA壽衣」的Sandy突然出現在文芳所在的攝影棚,一陣驚聲尖叫,逗趣生動的對話和追逐於焉展開。

文芳一直不信Sandy已經是鬼,「其實我也剛死34分鐘,還搞不清楚狀況也還不知道怎麼飛天遁地」(現場牆上有面大鐘,投射在地面,不斷提醒時間的流逝)久未相見的好友,再度重逢其實有些尷尬生疏,談話內容也很表面,慢慢才敞開心胸,在爭吵中釋放出真心。「我還以為我們已經過了談感情、聊男人的年紀呢!」已邁入中年的女主角笑著說。女人哪,我想到就算到皺紋爬滿臉都還會聊著當年的男人們,關心著彼此的感情世界吧?

電影或書裡常討論,在人世流連的鬼魂,一定是有未完的心願,文芳也這樣以為,只是她不知道,好友Sandy之所以會出現在她面前,是為了告訴她,「妳已經死了」這個驚人的事實!(原來Sandy剛死不久,文芳也不小心車禍身亡)劇情演變致此,真是峰迴路轉啊!原本以為是人鬼之間的對話,這下子變成兩個女鬼的對話了!而我們台下這些觀眾,正在「活見鬼」的見證人呢!

文芳起先抗拒接受,因為生前和死後,她完全感覺不出差別呀!只有在啃咬自己的肌膚,發現竟感覺不到疼痛,終於不得不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。

既然接受自己已死,兩位好友敞開心胸聊起天,想像接下來會通往哪個世界?是天堂?還是地獄?此刻,天上出現了光,投射出紅、白、黃、藍、綠等區域,踏入不同顏色,將踏向不同的旅程。「可惡!就連死了也要選邊站啊?」女主角的政治雙關語,逗得台下哈哈大笑(現場觀眾大部份是學生,可能年紀輕,對生離死別沒有太大的感覺,或者是台上演員的粉絲,整場戲75分鐘,就算不是笑點,也聽見他們爆笑如雷,讓我有點哭笑不得)。漸漸地,漸漸地,文芳聽不見Sandy,看不見Sandy了,只剩下她一人,漸漸地,漸漸地,燈暗,幕落,我們看不見她們了。燈亮,兩位演員深深一鞠躬,而我們的真實人生還在持續上演。

孤單地面對未知最令人難受,欣賞台上的嬉笑怒罵,原本暗自欣慰:「黃泉路上若有熟悉的朋友相伴,好像就沒那麼可怕了!」但死亡似乎和人生一樣,剛好有人陪你走一段,實屬萬幸,最終還是得一個人面對。我無法想像,如果有一天,所愛的人從此離開這個世界,或是從「別的世界」回來找我,膽小的我會有什麼反應?至少,我想努力在有生之年,大聲哭笑,盡情擁抱愛,與好友一同尋找人生的答案,這樣,就算下一秒鐘不小心變成鬼,也會是個沒有太多遺憾的女鬼吧!

註1.最後我想說,如果「不三不四到台灣」換個劇名,比方「對不起,駭到妳」、「鬼來電」之類的,票房應該會更好!這是身為一個媒體人「不負責任」的建議。呵呵

註2.如果錯過台北場次,11/23~11/26在台南誠品還有演出喔!

【相關連結】:「創作社」部落格

潘月琪(Mia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9) 人氣()

星期五向來是我的「人格分裂日」!多年來已經習慣把需要專訪的節目來賓,全排在週五進行(最高記錄是一天訪問八位來賓)。我常自嘲,古代的青樓歌姬也不過如此吧?(就差來賓不會從袖子裡變出金元寶或金釵相贈了)整一整衣裝,堆起笑容(其實要我酷著一張臉說話是非常困難的)與來賓握手寒喧,快速把自己與對方調成同頻率,聊著一個又一個的話題,通常離開錄音室,已經向晚時分。通常此時,東區的人潮比平日更加熙攘,要不跟同事或久沒見面的老友就近吃頓飯(工作越久,平均同一位朋友要輪到聚餐總要等上三個月),要不就直奔老家,陪陪我那從來不在意「週休二日」跟「平日」有何差別的阿爸阿母,表演一整晚的「老萊子娛親」。

上星期五,同樣送來賓到門口高喊:「歡迎下次再來喔!」,一樣約了同事吃飯,還充當「星海羅盤-“月”教授」,安慰甫失戀不久的好友W(並送她一本新書《豬頭是他不是妳》以茲激勵),稍微不同的是,想起曾答應風潮唱片的企劃統籌Eva,要去誠品信義店欣賞他們家新人黃建為的吉它走唱會。因此,我拉著W,「來去聽音樂會啦!人那麼漂亮窩在家裡,簡直是浪費!失戀?算什麼?人不失戀枉少年啊!」於是,我們頂著滿胃袋的蔥油雞配飯,伴隨舒服宜人的天氣,漫步到誠品。

 

自從今年農曆春節見識到誠品旗鑑店的「人聲鼎沸」、「摩肩接踵」,我再也沒踏進這個地方。但今天一反過往印象,整間店十分安靜(應該說我本來就不該趁過年去湊熱鬧吧!),手扶梯緩緩升到四樓,遠遠飄來輕柔的吉它聲,原來,迷糊的Eva記錯時間,演奏會8點就開始了。電台同事莎莎早就到了,興奮地伸出手向我揮舞示意。有些民眾(許多學生)或坐或倚在CD櫃旁,專心聽台上那位大男生,彈奏他創作的每一首曲子,而右邊那位短髮的合聲天使,細看才發現,竟是得過好幾屆金曲獎的風潮唱片製作人吳金黛!看來沒去野外採集大自然聲音,減少風吹雨打太陽曬之後,對女人的皮膚真的大有幫助呢!

其實,欣賞黃建為現場演奏前一週,我才訪問過他。在這個就算年過35心智都還未必成熟的時代,7字頭的黃建為,開口說話,那種通透世事的體會,傳遞出一種平靜溫暖,年輕身體裡住著老靈魂,氣質顯得相當特別。他的少年老成,並不是陰鬱令人難以接近的那一種,(我想他就算拿到「死亡筆記本」,也會把在上頭所有的待死名單一筆勾消吧?)笑起來依舊是很年輕人式的開朗,無論這是他想當「職能治療師」的特質,或者出生在新竹,求學在成功大學,都是很純樸的地方所致,總之,訪問結束我不自覺想雙手合十說聲「感恩」,彷彿自己正在大愛電視台主持「殷媛小聚」。嗯~非常舒服的訪談經驗。

在家聽過專輯好幾回,再透過專訪認識他,當晚聽現場演出又是不一樣的感動。現場的一景一物空氣人群──偶爾穿插小朋友的哭鬧聲,讓CD裡的曲目躍然漾動,增添不少生命力。

當晚他唱了兩首專輯中沒有收錄的歌曲,其中一首我超級喜歡。可惡!通常這種「非主流」專輯並沒有「慶功改版」這種事,只好等下一張專輯再遊說他收錄進去了。

黃建為在表演之前,認真訴說每首歌的創作始末,有首曲子叫「Like a Friend」,他說,情人交往到最後,往往會是對方最好的朋友,即使分手了,也希望如此。他要台下的大家跟著唱和「Like a Friend」這句歌詞,我也輕聲和著。人生不盡然如此美好,就算身邊沒有情人,舊情人變成過客,還是有很多好友,互相陪伴。那一夜,我望著身旁好友W、Eva、莎莎,心裡洋溢一陣幸福。週五的夜,不一定要瘋狂激情,也可以很輕鬆溫暖。

分享

潘月琪(Mia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