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屆廣播金鐘獎,靜悄悄展開,也在寒風冷雨的上週末淡淡落幕。很多人不知道,原來東風衛視有轉播(而且已經默默播完兩遍)。為了報答關心此事的朋友,也為自己第一次以入圍者身份參加典禮,留下紀念,且把此行心得分享一二。斥資萬金的精心打扮當然也不能浪費,文章中間穿插的照片,若傷了各位的眼睛,請多多包含。
話說今年有幸入圍「藝術文化節目主持人獎」和「藝術文化節目獎」兩個獎項,從知道消息那一刻,生活就出現微妙的變化。短時間收到上百封mail祝賀,也第一次花費那麼多時間金錢,打點「從頭頂到腳趾」的服裝行頭,保養梳妝,深切體會當女藝人的辛苦。
經過兩星期「忠孝東路走五遍」+「百貨公司逛八遍」,終於覓得高貴不貴的咖啡金緞面小禮服、可以與之搭配的「霹靂無敵閃亮三寸恨天高跟鞋」、「柔柔亮亮浣熊毛披肩」,連手指腳趾這種「枝微末節」,也沒疏忽,基礎保養外加小腿敷泥(剛削好皮的白蘿蔔看過吧?),指甲彩繪的顏色花樣還跟禮服「水乳交融」呢!特殊髮妝是最後一道工程,我整個人像塊剛烤好、可口蓬鬆的咖啡奶油蛋糕,等著被服務生推上餐桌。

(燙髮+化妝後→變貴婦) (燙髮+化妝前→像千金小姐)
大家知道,前幾天是大陸冷氣團發威的日子,氣溫只有十四五度。典禮當天起了個大早,騎著高齡12年的「小黑」,衝到髮型設計師店裡「SEDO」,再拎著大包小包,頂著「高調」的髮妝,趕搭火車到嘉義(乘客可能在猜,這麼早要去哪裡吃喜酒啊?)。姐夫姐姐和爸媽早吃完嘉義有名的火雞肉飯,在車站等候多時,一家人再浩浩盪盪開車前往嘉義縣立表演藝術中心。看到「金鐘在我嘉」旗幟飄揚,安心許多,至少我們沒有走錯路。

對於第一次參加這種大型典禮的潘爸潘媽潘姐姐,外加姐夫小外甥,每個人都盛裝出席。(潘姐姐還擔心說:「如果有人跟我撞衫怎麼辦?」阿姐啊~基本上只有明星穿名牌才擔心撞衫問題,您就甭擔心了唄!)抵達會場,牆上幾張白紙印上「入圍者報到處」和「入圍者休息室」,休息室擺放幾張白色塑膠椅,會場隔壁還同時舉辦「農產品特展」,加上古色古香的建築,若非看到各家電台搬出自家的大型電台立牌,跟一個大大的金鐘獎標誌矗立在路中央,我會以為來到「台南蓮花季」,想順便去湖上游個船,採個紅菱,站在帝王蓮拍照呢!

礙於雨勢不小,「星光大道」臨時取消,只剩下部份電台長官和比較知名的頒獎人接受媒體訪問。而我們這些入圍者,沒人招呼,默默走入典禮會場就座。前幾排椅子背後貼著入圍者的姓名和入圍獎項,每個座位放置一份《金鐘特刊》,刊載所有入圍者的照片、入圍感言和評審幾句簡單的評語。我拿起《金鐘特刊》翻閱,對照每位入圍者的姓名和臉孔,發現…很多還是對不起來。^_^|||
教育電台彰化分台今年只有我入圍,分台長很客氣,我家人也很規矩,全坐在很遙遠的位子上,我只好發揮平常「沒話找話聊」的訪談專業,跟左右兩邊的入圍者哈拉起來。右邊是今年入圍「流行音樂節目獎」的主持人陳燕柔(正聲廣播電台),左邊坐著新出爐的「最佳藝術文化節目獎」得主朱家綺(中央廣播電台),兩位都很親切健談,稍稍拂去我的孤獨緊張感。廣播電台雖是媒體,其實大家對其它同業並不熟悉,趁機交流一下,別有一番趣味。
(地上鋪的紅地毯就是「星光大道」)
本期《金鐘特刊》誤植「寶島客家廣播電台」為「正聲廣播電台」,在會場引起不小的抗議騷動,待一切平息,「金鐘41,大展聲手」頒獎典禮終於正式開始!